2019年10月17日
家長要配合幼兒園教育孩子
三歲以後,寶寶將進入一個新的環境,即幼兒園。他們想融入一個大環境,而不是家裏的小環境,不僅是自己,還有一群孩子。孩子們的教育怎麼能和幼兒園配合好?
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人中龍鳳,選對是很關鍵的,嘉德麗教學理念優異,教學水平高,幼稚園入學就選擇它家准沒錯。我們應該擺脫對輔導的誤解:首先,父母有責任對孩子進行一生的教育。不管他們的孩子處於何種環境中,他們不能與父母教育分開,所以父母應該知道,他們不能把教育孩子的全部責任都交給他們的老師,認為只要他們有一個老師。
老師不可能把做人的道理,生活常識,知識等等全部都教給孩子,這是不可能的,老師也只是都會孩子一部分而已,大部分還是要靠家長來教的,所以父母要擺正心態,當孩子上幼兒園時要及時與老師進行溝通,這樣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以及發生的事。
第二,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,不照顧他們,不批評他們是不對的。當涉及到愛的時候,愛他們是必要的。嚴格地說,把它們結合在一起是科學的。
孩子的教育永遠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問題,而做為父母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很好的掌握好愛與嚴的這個度,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,孩子提什麼要求都滿足,有的家長對孩子對過分嚴厲,一點小事也要打罵訓斥,這都是不對的教育方式,所以父母要好好的掌握一下這個度。
第三,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,不僅注重知識,輕個性發展。家長要注意孩子所學,我們還應該注意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形成的知識數量,有些家長只在乎學什麼的問題,對學校管理的孩子是不變色,小的孩子,還是應該形成更多的好習慣是最重要的,防止對兒童的不良習慣的形成。
相關文章:
2018年03月23日
教育極具意義
不能越過“界”
教育學者丁琳講過這樣一個故事,前段時間,她家裏來了一位美國客人——一個三年級的小姑娘。像所有的小孩子一樣,小姑娘對糖果沒有絲毫的抵抗力,吃完第一顆,還想吃第二顆。
位於何文田的就有畢業生組成「德閒女神團」cover《到此一遊 (女生版)》。她問媽媽,是否可以。媽媽很明確地說,不可以。小姑娘只好平靜地接受。
很多人都喜歡講國外的教育多么自由、多么先進、多么尊重孩子的意願,卻有意無意忽略掉了,在“自由”的前面,還有一條清晰可見的邊界,有些事可以做,有些事堅決不能做。
奧巴馬是美國總統,也是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,但有一個身份更令他自豪——兩個孩子的父親。奧巴馬對孩子的教育,堪稱美國精英教育的典范。
奧巴馬有兩個女兒,在她們分別10歲和7歲的時候,他制定了九條家規,內容並不複雜,但操作性強,而且極具意義:
一班女生就以電視劇《降魔的》主題曲做背景音樂,穿梭校內不同場景勁歌熱舞,紀念自己的中學生涯曾「到此一遊」。影片大受網民歡迎,不少人都留言指「回憶返哂嚟!」家規1:不能有無理的抱怨、爭吵或者惹人討厭的取笑;
家規2:一定要鋪床,不能只是看上去整潔而已;
家規3: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比如自己沖麥片或倒牛奶,自己疊被子,自己設置鬧鍾,自己起床並穿衣服;
家規4:保持玩具房的整潔;
家規5:幫父母分擔家務,每周1美元;
家規6:每逢生日或是聖誕節,沒有豪華的禮物和華麗的聚會;
家規7:每晚8點30分准時熄燈。
家規8:安排充實的課餘生活:跳舞、排戲、彈鋼琴、打網球、玩橄欖球;
家規9:不准追星。
這樣看下來,你會發現奧巴馬最重視的還是規則的養成,而且都是生活中切切實實可以操作的事情。父母應該給與孩子自由,但這個自由不是無限制、無規則、無節制的,更不是縱容和不作為。
九位女生組成「德閒女神經團」,走訪校內各處,包括課室、操場、花莆、走廊等跳舞,並配以電視劇《降魔的》主題曲《到此一遊》。
一定的釋放和寬容沒有錯,但在釋放的面前,必須要有一條清晰的界限,有些事情可以容忍,但有些界限堅決不能跨越。